HJ 831-2017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 技术指南

ID

44704EA45EDA408CA3CC5F67CCEA69A7

文件大小(MB)

0.47

页数:

22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19-12-7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831-2017,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 for Deriv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a for,the Protection of Freshwater Aquatic Organisms,2017-05-11 发布2017-09-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i,目次,前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水质基准的制定程序.2,5 水质基准污染物质的确定..3,6 毒性数据收集和筛选.3,7 物种筛选..5,8 水质基准的推导6,9 水质基准的审核8,10 基准的应用..8,附录A (规范性附录)时间加权平均值的算法 10,附录B (资料性附录)国际通用毒性测试淡水水生生物名. 11,附录C (资料性附录)中国本土敏感淡水水生生物推荐名录(2016 年) 12,附录D (规范性附录)SSD 模型与拟合优度评价准则16,附录E (资料性附录)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19,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科学、规范地制定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程序、方法与技术要求,本标准附录A、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附录B、附录C、附录E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年月日批准,本标准自2017 年9 月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的程序、方法与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制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内分泌干扰物及高富集性有机物等物质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3266 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 13267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 21766 化学品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GB/T 21805 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GB/T 21806 化学品鱼类幼体生长试验,GB/T 21830 化学品藻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GB/T 21854 化学品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GB/T 29763 化学品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GB/T 29764 化学品青鳉鱼早期生命阶段毒性试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水质基准water quality criteria,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或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和水生态系统不产生有害效应的最大剂量,或水平,3.2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freshwater quality criteria for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organisms,能够保护淡水水生生物及其生态功能的水质基准,包括短期水质基准和长期水质基准,3.3 短期水质基准short-term water quality criteria,2,短期暴露(暴露时间小于等于4 天)下能够保护淡水水生生物及其生态功能的水质基准,3.4 长期水质基准long-term water quality criteria,长期暴露(暴露时间大于等于21天)下能够保护淡水水生生物及其生态功能的水质基准,3.5 中国本土物种Chinese native species,不受人类干扰,完全靠自然因素栖息在中国或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生物类群,3.6 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描述不同物种对环境因子敏感性相互关系的数据分布,本标准采用环境因子的效应浓度,与受影响物种累积概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3.7 5%物种危害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of species,HC5,受影响物种的累积概率达到5%时的污染物质浓度,或95%的物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污染物质浓度,3.8 评价因子assessment factor,AF,从HC5外推来获得水质基准所需的调整数值,3.9 急慢性比acute-chronic ratio,ACR,污染物质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数值的比值,3.10 半数致死浓度50% o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引起一组受试实验生物半数死亡的浓度,3.11 半数效应浓度50% of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引起一组受试实验生物半数出现某种生物效应的浓度,3.12 无观察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外源污染物质不引起生物任何有害作用的,最高浓度,3.13 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LOEC,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外源污染物质引起生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浓度,3.14 最终毒性值final toxicity value,某物种对某一污染物质所有急性/慢性毒性值的几何平均值,4 水质基准的制定程……

……